道德箴言录

白岩松解读被念歪的道德经

发布时间:2023/1/28 22:49:08   点击数:
白癜风治疗 https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《道德经》是全世界除了《圣经》以外,被翻译版本最多的一部典籍。在中国,《论语》被昭告天下,广而传之,而《道德经》总是被边缘化。

很多学者分析其原因认为:同样一个道理,《论语》是从正面解读的,《道德经》是从背面评判的,会给人非主流的感受。

就像很多人解释《道德经》中“无为而治”是消极的不作为。白岩松坦言道,如果用哲学理论推敲,“无为”和“道德自然”当做方法论,是一门非常积极的哲学。

白岩松在他的《白说》一书中说:“《道德经》和老子都被我们严重误读了”,接下来我讲结合现代行为与心理去解读白岩松带我们认知的《道德经》。

01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

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.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三章。

寻常的解读这句话是:来势凶猛的东西大多不能长久,在修道上过于勇猛精进,也不可能长久。白岩松结合现代命题解读出一番新的深意。

①时间与速度的辩证

很多人面对困难问题上,经常需要迅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,快速有效,最好立刻见效。白岩松在高校演讲,学生的提问都是非常有指向而且目的性:“我该怎么办?我应该怎样选择?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吧?”

白岩松每次的回答都是:我治不了“急病”,只能说一些“慢道理”。

也有很多人问白岩松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?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功利性结果,“影响最大”的一定最有用,这种心理背后,隐藏着这个时代的病:一切都功利求快,希望有那么几本书,读了就快速地让自己脱胎换骨。

白岩松说除了新华字典,所有读过的书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,塑造了人的思想,无法真正界定到底哪一本书塑造了其人。读书就是生命中的一日三餐,大鱼大肉清粥小菜都需要,也需要日日进食,暴饮暴食反倒会脾胃失调。

说到底,就要静心专注于长时间的浸泡。白岩松让学生体会“慢与静”上课时给他们泡功夫茶,规定三十分钟都不许说话,安静中体会茶的滋味慢慢浮现出来,倾听远处的鸟叫和时钟的滴答声,这些声响与滋味,在年轻的岁月中,常常是被忽视的。

“飘风”“骤雨”与“朝”“日”就是速度与时间的辩证关系。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只占5%,剩下的90%是平淡,而平淡中如何对待才是决定速度的关键。

人生如茶须慢品,岁月似歌要静听。

②如何面对两大敌人?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,时常会有的打击与不顺

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,很多维度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,却很少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去输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,那么十之一二的成功,被看得极其重要,十之八九的挫折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,应该才是常态。

人们潜意识里更愿意相信,成功不会如“飘风”“骤雨”那般转瞬即逝,失败也不会如“飘风”“骤雨”般很快过去。这是潜意识里的反抗,对成功的放大,对失败的抗拒。

“飘风”“骤雨”也可以理解为“得意”和“不顺”,都只是暂时的时间长轴中的一小节,骄躁要过,难关要过,自然世界的“朝与日”“昼与夜”要更替轮转,人生亦如此。

当遭遇人生不顺,甚至是惨重的打击,要相信时间能够稀释一切,暴风和骤雨,挫败和低谷终将会过去。

02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非以其无私邪,故能成其私

①寻找“第二个”答案

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”

按传统的翻译,就是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,也就都知道了什么是丑;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,也就都知道了什么是不善。白岩松解读的意思为:皆美即不美,无私为大私。什么意思呢?

美国有一位电影导演叫昆汀·塔伦蒂诺,他曾经来过北京,并且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世界上80%的故事都已经拍过了。”“我们这代人要用新方法去拍老电影。”

白岩松的成功源于思维的深度和视角的独特,总在答案之外寻找另一个答案。第一个答案往往具有欺骗性,在他采访很多名人时发现,很多人回答问题都习惯于先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,很安全很平衡的“标准答案”。其后接着说的,才是他的个人想法,也是真正思考之后的答案。

白岩松从进入央视,很多栏目都是他一手创办的,《东方时空》、《东方之子》、《新闻调查》等栏目都是他创新的杰作。

大家都用一种固定思维方式,一种衡量标准去鉴定“美”与“好”,是不是可以专注于思考,去寻找“第二个答案”,带着好奇而不是恐惧去面对一切变动和未知,也许正因为你的创新,制定了下一个“美”的标准。

②无私为大私

“非以其无私邪,故能成其私”

白岩松翻译成“无私为大私”。人性中的“私”和社会要求的“公”该如何结合?真正无私的时候,反而得到的最多。

人到了一定的年龄,从事公益事业,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获得内心的平静,这种平静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奢侈品,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年轻的时候只是一句美德传递的鸡汤,而真正懂得了“无私”之后的转化和获得,才明白其含义。

白岩松参加过很多公益活动,每当工作人员说”感谢您的无私奉献”,他都会说:不,您理解错了,我做公益活动,其实拥有巨大的回报,尽管不是物质的。”

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,二十几岁时医生宣判她会离世。然而现在她七十多岁,常年走不出自己的房间,但却做了四五十年的志愿者工作,几十年来,通过电台节目帮助别人治愈心灵。对别人的帮助,减弱了她自己的病痛,她的带病生存年限,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。

当人沉迷在自我的领域里走不出来,抑郁悲观,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,也是对自己的拯救。

《道德经》这样的书,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,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,叫“无私为大私”。这就是阅读的乐趣,你一直朦朦胧胧的很多东西,你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东西,但是突然你在《道德经》里看到了这五个字,一下子就打动了你,将来会成为你立身之本。

03、治大国如烹小鲜

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大多数人的解读是,治理大国和做一道小菜一样有共通之处,甚至有人解读为,治理大国像做小鱼小虾一样简单。

然而,大家想象一下,大鱼怎么做?少不了开膛破肚去鳞,怕它不容易熟,还得在锅里来回翻腾。那么做小鱼小虾呢?是不是不要开膛破肚,少折腾为妙?

不管是治国还是自己的人生,这要分阶段去设置目标:必须尽力“刮骨疗伤”的“非常态”阶段,从长远来看你,要如“烹小鲜”尽量减少“折腾”。

白岩松在《白说》一书中说:“三十岁之前要玩命地尝试和折腾,哪怕不考虑物质回报,经历很重要,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。但是三十岁之后,就要开始选定目标做减法,打深井。三十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,你要做一次抉择。”

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靠做减法成功的,治理人生也如烹小鲜,不能来回折腾,到四五十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还在开膛破肚,还在拉链式修路,肯定不行。

写在最后

老子说过“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;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人复结绳而用之。至治之极。甘美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,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

老子是一个极富摇滚精神的人,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。

白岩松对《道德经》的“白式解读”,结合自己的心灵体悟,分享了《道德经》的文化魅力和诸多启人深思的人生智慧。更让我们加深了对庄老文化的品鉴能力,中国生命之书的参透能力。

无论互联网获取资讯有多便捷易取,但存在“有识无智”的现象,知识常有,但智慧难寻,只有善于深度思考从不停止的人,会对《道德经》读出不同的方法论。

当然,不同的人触碰《道德经》感受是不一样的,同样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感悟也是不一样的。

作者介绍:荣荣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ongfeicar.com/ddjylnr/25268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